鱼类的次生防御形式

时间:2023-12-13 16:32:21 | 文章来源:宠物网

  次生防御行为主要表现为5种形式,包括:


  1、退避:退避是最常见、最基本的次生防御行为。任何鱼类在遇到危险时首先的反应是退避,有的小鱼游入石隙中,有的进入水草丛中。海马和杨枝鱼停留在水草中。单角鲀为避敌害,常躲入鳗草、海藻间,将头朝下,口贴底质,鳍在水中活动,细长的身体,配合正在波动的鳍和绿色的斑纹,使人误认为一片海藻叶或鳗草叶片。退避这种防御方式虽有效,但往往影响自身的其它活动的进行,如取食,同时也无法知道捕食者是否已离去,危险是否解除。

  2、逃遁:包括快速游泳和跳出水面。逃遁路线或为直线,或者曲折。飞鱼在遇到敌害时会集群快速游泳,借助游泳的速度和冲力,冲出水面滑翔飞行。鲢等鱼类当遇到危险时,跳跃出水面。


  3、恐吓:逃遁不快的或有被捉住危险的个体有时会采取恐吓的姿态或行动。如刺鲀当遇到危险时,除吞食空气使身体膨胀外,体表的所有刺全部竖起,成为一个大刺球,以此吓退敌人。

  4、假死:许多捕食者仅攻击活动着的猎物,因此不动的猎物往往得以逃脱。如河豚先假死不动,过一会再突然逃遁。


  5、分散攻击者的注意力:有些鱼类在体后部上方有一个大圆眼斑纹,使敌人误将尾部当成头部,造成攻击方向的判断错误。有些蝴蝶鱼头部有一条贯穿眼睛的黑带,而在体后有一个大眼斑,往往真正的眼睛不容易分辨清楚,而清晰、明显的大圆斑极象眼睛,这种鱼在行动时常以尾先动,向后缓慢地作短距离游泳,当受惊时,则头先动,迅速向前游动,往往敌人误将尾当头,从而对蝴蝶鱼的行动方向判断错误。

本文地址:鱼类的次生防御形式http://www.rrqmw.com/rrw/baike/59.html
  • 下一篇文章: 鱼类的本有防御形式

    上一篇文章: 鱼类的其它防御形式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网站发布的文章《鱼类的次生防御形式》为网友原创或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    2、本网站文章《鱼类的次生防御形式》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作者文责自负。

    3、本网站一直无私为网友提供大量参考资料,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、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,本网不承担责任。